热点阅读
科研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学研究 >> 科研动态 >> 正文

山西省专利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

发布日期:2017-10-25    点击:[] 次

山西省专利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

为深入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加快建设知识产权强省,推动我省专利事业发展,根据《“十三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和《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新形势下推进知识产权强省建设的实施意见》《山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制订本规划。

一、规划背景

“十二五”期间我省专利事业快速发展2011-2015年,全省专利年申请量由12774件增长到14948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占比由22.4%增长到38.0%,专利结构进一步优化;全省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3359件增长到8104件,其中企业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占比由35.1%增长到51.9%,创新主体地位更加突出;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由0.93件增长到2.2件,全国排名第19位。与此同时,我省专利事业发展相对滞后的问题依然存在,面临的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尚未得到根本解决。

“十三五”时期,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决胜阶段,也是我省深入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和建设知识产权强省的关键时期。全面深化知识产权领域改革,破除制约专利事业发

展的障碍,充分发挥知识产权激励创新的基本保障作用,成为“十三五”时期专利事业全面科学发展的必然方向。

二、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推动科技创新为核心,以重点领域改革为抓手,以加强专利的运用和保护为主线,以深化知识产权领域改革为重点,着力提升我省创新驱动发展能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不断塑造山西美好形象、逐步实现山西振兴崛起提供强有力的知识产权支撑。

(二)发展目标

——专利创造能力明显提升。到2020年,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3.7件;与“十二五”末相比,发明专利申请量翻一番,企业发明专利拥有量翻一番。

——专利运用能力明显提高。实施专利产业化推进工程。加强专利资源开发利用,扶持符合我省产业发展规划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专利技术推广应用。

——专利保护环境显著改善。加强专利行政保护与司法保护相互衔接,创新专利执法机制,加大专利保护力度。扩大专利执法案件信息公开范围,探索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制订信用体系建设方案,将专利侵权、假冒专利、骗取政府专利资金等信用信息纳入社会诚信体系。

——专利服务能力显著增强。持续推进我省专利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加强专利信息、展示交易、专利代理、维权援助、质押融资等专业服务机构建设,帮助创新主体降低创新成本,激发创新活力,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专利服务体系。

三、主要任务

(一)布局重点领域,提升专利创造能力。

1.提升专利数量。到2020年,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3.7件;与“十二五”末相比,发明专利申请量翻一番,企业发明专利拥有量翻一番。加大地方财政对知识产权的支持力度,对发明专利申请费、审查费以及年费实施长期的财政资助政策。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知识产权创造体系,引导企业增加专利研发投入,推动企业成为专利创造主体。建立面向创新创业者的专利申请绿色通道,对小微企业申请发明专利进行资助。

2.培育高价值专利,稳步提升专利质量。启动专利质量提升工程,强化高水平创造与高质量申请。依托创新基地、科技重大专项和重点研发计划培育一批技术创新难度高、保护范围合理稳定、市场发展前景好、竞争力强的高价值专利。建立专利申请诚信档案,持续开展专利申请质量监测与反馈。加强专利活动与经济效益之间的关联评价,完善专利奖的评审与激励政策,发挥专利奖标杆引领作用。

3. 提升重点领域的专利创造能力。以提升企业专利运用综合能力为目标,围绕我省经济转型升级的战略重点,重点面向装备制造、电子信息、节能环保、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制订专项推进计划,引导企业打造具有市场竞争优势的核心专利。

(二)实施专利产业化推进工程,提升专利运用水平。

1. 推动专利导航产业发展。深入实施专利导航试点工程,引导产业创新发展,助推产业提质增效升级。面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实施一批产业规划类和企业运营类专利导航项目。在山西转型综改试验区、中外合作产业园区、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园区等重点区域,推动建立专利导航产业发展工作机制。

2. 大力发展专利密集型产业。开展专利密集型产业培育工程,推动重点产业围绕技术创新和市场开拓优化专利布局形成知识产权资源储备,并向价值链、产业链中高端延伸。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发展专利密集型产业集聚区,构建优势互补的产业协调发展格局,运用股权投资基金等市场化方式,引导社会资金投入专利密集型产业,增强企业知识产权运用能力,促进产业提质增效升级。

3. 深入实施专利试点示范工程。以我省知识产权强省建设为引领,深入实施专利试点示范工作。培育并发展一批具有较高水平的专利示范县(区)、示范企业和示范园区,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带动全省各区域专利协调发展,打造专利要素有序流动、专利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创新环境优良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三)严格专利保护,营造创新发展的良好环境。

1. 加强专利行政执法。在充分发挥司法保护主导作用的同时,进一步加强专利行政执法队伍建设,协调完善基层专利行政执法机构,完善省、市、县(区)三级专利执法体系,进一步扩大我省专利执法工作的覆盖面。整合优化执法资源,构建跨部门联合执法机制,逐步建成一支专业化、职业化、规范化、信息化的专利行政执法队伍,全面提升专利行政执法能力。积极开展知识产权快速审查、快速确权、快速维权服务,推进侵犯专利行政处罚案件信息及时公开、信息共享,深入开展专利侵权纠纷调解工作,充分发挥专利行政执法在激励创新、保障民生、促进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提高行政执法效率,营造专利保护的良好环境。

2. 加强重大经济活动知识产权评议。围绕我省重大产业规划、政府资金资助的重大投资项目开展知识产权评议。在企事业单位开展重大经济活动知识产权评议试点。推动知识产权评议工作向设区的市、高新技术园区和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等辐射和深化。

3. 建设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为完善知识产权服务,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在优势产业集聚区等有条件的地方,依托重点产业发展建设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和快速维权中心,开展集快速审查、快速确权、快速维权于一体,审查确权、行政执法、维权援助、仲裁调解、司法衔接相联动的重点产业知识产权快速协同保护工作,提高保护效果。

(四)完善专利服务体系,积极培育新业态、新模式。

1. 建设全省专利交易运营平台。为我省专利技术供需双方搭建一个高效灵活,集专利成果转移转化、专利权质押融资、专利收购托管等为一体的网上公共服务平台。引导省内高校及科研院所探索建立专利运营机构,提高专利转移转化效率,降低交易成本,构建“知识-财富-资本”的服务桥梁。

2. 创新知识产权金融服务。拓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试点内容和工作范围,完善风险管理以及补偿机制,鼓励社会资本发起设立小微企业风险补偿基金。探索开展知识产权证券化和信托业务,支持以专利出资入股,在依法合规的前提下开展互联网知识产权金融服务,加强专利价值分析与应用效果评价工作,加快专利价值分析标准化建设。加强对知识产权质押的动态管理。

3. 培育专利服务机构,加强专利服务体系建设。对专利代理机构进行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扶持培育专利服务业,引导专利服务机构专业化、品牌化发展。扩大专利代理领域开放,放宽对专利代理机构股东或合伙人的条件限制。推进我省专利信息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全面提升专利信息公共服务能力,围绕全省产业发展重点,建设专题信息数据库,积极发挥知识产权智库的职能作用,为各级政府和相关企业提供决策咨询和专利指导。建立专利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开放专利基础信息,帮助创新主体降低创新成本、提高创新成功率。

4. 建立行业专利联盟。鼓励组建行业专利联盟,开展行业性专利管理和服务,建立考核机制,对联盟发展状况进行评议监测和分类指导。通过行业专利联盟整合产业链专利资源解决产业发展中的知识产权问题。建立专利侵权监控和风险应对机制,形成创新合力,降低创新成本,提升创新效能。探索建立企业、高校、服务机构行业协会及专利联盟共同参与推进产业发展新模式,支持联盟构筑和运营行业专利池,推动形成标准必要专利,支撑联盟成员与产业共同发展。

(五)加强专利人才建设,完善人才发现与评价机制。

1. 优化专利人才培养模式。加大专利人才培养力度,建立专利领军人才、骨干人才培养机制,构建政府部门、高校和社会相结合的多元教育培养模式。支持有条件的高校增设知识产权本科专业,设立与知识产权相关的二级学科硕士、博士学位授予点,带动引领全省知识产权专业学历学位教育。依托国家知识产权信息传播利用基地,建立功能完备、资源共享、规范高效、覆盖全省的知识产权远程教育体系,提供及时高效的知识产权培训。

2. 推动专利人才队伍建设。依托我省重大人才工程,有计划地引进从事专利研究、教学、管理、运用的高端人才、紧缺人才和领军人才,在重大经济活动知识产权评议、战略评估、战略策划、理论研究、预警、统计分析和维权援助重点领域发挥引领作用。探索建立省级专利专家库及智库,建立健全专家工作运行机制,为知识产权强省建设提供理论创新、政策制定、资政建言、舆论引导、社会服务等智力支持。提升专利执法及行政管理人员的综合能力,有计划地开展全面提高政治业务素质和服务创新意识的专项教育培训,建立一支理论基础扎实、业务素质精良的专利执法和行政管理人才队伍。深化专利服务业人才培养,造就一支能全面提供专利检索查新、代理分析、运营转化、法律援助等方面服务的专业化人才队伍。

3. 完善专利人才发现与评价机制。探索建立人才信息网络平台,发布人才供需求信息,加强专利人才动态监测分析,形成有效的专利人才联系协调机制和信息共享机制,推动专利人才发现。完善知识产权专业人才评价制度,制定知识产权专业人员能力素质标准,将知识产权专业人才纳入职称评定范围,加大知识产权专业人才职称评审工作力度。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按照省委、省政府统一部署,充分发挥山西省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工作领导小组的组织协调作用,定期召开知识产权专题会议,制定年度计划,研究部署重大问题,推动规划有效落实。加强与国家相关部门的沟通联系,统筹协调,整合资源,形成推进知识产权强省建设的强大合力。

(二)加大财政支持力度

落实《山西省专利实施和保护条例》,将专利事业发展资金纳入财政预算。积极争取各级政府依据本地实际和财力状况,对规划的实施予以合理经费保障。完善专利资助政策,突出投入重点,优化支出结构,切实保障重点任务的落实。

(三)加强监督评估

各相关部门要加强对本规划实施情况的动态监控和评估。筛选关键专利指标,建立工作评价体系,对各项任务落实情况开展监督检查,并主动接受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社会各方的监督,保证本规划各项任务如期完成。

 
联系我们

学院地址:山西省吕梁市离石区学院路1号

办公地址:学院行政楼

办公电话:0358-3389817    邮编:033001

电子邮箱:kjcyc@llu.edu.cn

快速通道
官方媒体
  • 学院官网
  • 科技产业处
  • 版权所有:吕梁学院科技产业处